想长久地维持地区优势,靠的绝不是几次偷袭
内塔尼亚胡跑路,中国当着32国的面亮明立场!
伊朗那位留着大胡子的将军萨拉米,估计到死都没想明白,以色列的导弹是怎么绕过层层防空,摸到他德黑兰的床边的。
总理内塔尼亚胡前脚刚在电视上宣布“胜利”,后脚就坐上专机溜之大吉。这出戏,开场就这么刺激。
紧接着,伊朗上百架无人机黑压压地扑向以色列,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放出狠话,说要让对方尝到“严厉的惩罚”。双方你来我往,热闹非凡。但你要是只盯着天上的飞机和导弹,那这盘大棋你就看浅了。
这哪是打仗,这分明就是一场高科技的单方面屠杀,或者说,一次现场直播的武器展销会。以色列的这次行动,代号“崛起之狮”,听着挺威风,干的事儿却像个午夜幽灵。
伊朗的防空雷达和导弹阵地,在以色列的隐形战机面前,跟村口的广播站没什么区别,瞬间就成了聋子和瞎子。人家想打哪儿就打哪儿,打完还能全身而退,不带走一片云彩。
卡塔尔那位大学教授说得好,这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轰炸,这就是外科手术,一刀下去,直接切掉你的指挥中枢和核能力的大动脉,让你瞬间瘫痪。现代战争的残酷,就在于此:技术上的差距,已经不是靠人多、靠不怕死就能填平的了。
但问题是,这种技术上的“降维打击”能保你一辈子平安吗?以色列今天能靠技术碾压伊朗,给全世界免费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,那明天呢?
军事技术的竞赛,就像一场停不下来的死亡游戏。你今天能用精确制导导弹耀武扬威,明天就可能有人用高超音速武器,让你那些导弹连对手的影子都摸不着。今天的猎手,转眼就可能沦为明天的猎物。
更何况,炸掉几栋楼,干掉几个高官,这叫战术胜利,离战略成功还差着十万八千里。伊朗那些藏在深山地下的核设施,结构复杂得像个迷宫,你扔几颗炸弹下去,最多也就是挠个痒痒。
这种做法,非但不能根除问题,反而像是把一个本来就拧巴的疙瘩,又狠狠地打上了一个死结。
以色列的飞机在天上飞,但在看不见的更高维度,是美国、中国这些大玩家在棋盘上不动声色地落子。美国的角色,一如既往地拧巴,像个精神分裂的大家长。
一方面,白宫私底下劝以色列悠着点,别把事情搞得没法收场,毕竟核谈判的桌子还没彻底掀翻。这说明美国人也怕,怕中东这把火烧起来,最后把自己也给燎了。
可另一方面,内塔尼亚胡又在全世界面前,高调感谢美国的“一贯支持”。这就有意思了,看似矛盾,其实恰恰是美国中东政策的真实写照:既要死保以色列这个铁杆小弟的绝对安全,又怕小弟惹祸上身,把自己拖下水。
这种走钢丝的玩法,玩好了是战略平衡,玩砸了就是万丈深渊。而中国的表态,就完全是另一个路子了。
在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,我们的李松大使就说了两个字:“要谈”。这可不是简单的和稀泥,这是看透了局势的本质。
更有意思的是,现在大国之间掰手腕,早就不只是比谁的拳头硬了。就像前阵子,美国屁颠屁颠地跑去拉拢蒙古,想绕开我们的供应链去搞什么战略矿产。结果呢?可能一回头,还得找我们要钱、要技术。
我们也不再是简单地说“行”或者“不行”,而是反手打出一张“环保牌”,要求项目必须对当地环境和社区负责。你看,经济、金融、甚至规则本身,都成了棋盘上的棋子。
这叫什么?这就叫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。牌桌上的玩法,早就变了。中国的立场,不是站在旁边劝架,而是在全球范围内,用自己的一套逻辑,推行一种既要发展也要负责的方案。这比单纯的军事威慑,看得更远。
以色列这套“先发制人”的逻辑,说白了就是:我觉得你将来可能要打我,所以我现在先把你打残。这套逻辑,1981年他们炸伊拉克核反应堆的时候就用过,现在是故技重施。
这等于直接把《联合国宪章》按在地上摩擦,把国家主权当成了一句废话。这种做法最危险的地方在于,它会传染。
你看看朝鲜半岛。前阵子韩国搞了个声势浩大的阅兵,总统在那儿声嘶力竭地喊,要“终结朝鲜政权”。结果呢?朝鲜的回应更干脆,直接把“拥有核武器”写进了宪法。
这就像一面镜子,清清楚楚地照出了以色列行动的后果。你越是用极限施压和军事威胁,对方不但不会屈服,反而会彻底断了念想,直接把最极端的保命手段,变成法律,变成传家宝。
当伊朗发现自己的常规部队不堪一击,最高领导人随时可能在睡梦中被“斩首”时,你猜他们会怎么想?发展出能让你不敢动手的终极武器,会不会从一个选项,变成一种必然?
以色列的炸弹,可能恰恰炸醒了伊朗,炸掉了国内温和派最后一点说话的底气,把整个国家彻底推向了强硬的轨道。
再把视线拉回到中东这片土地,这里之所以像个火药桶,一点就着,根本原因在于,街坊邻居之间,连个能管事的“居委会”都没有。阿拉伯国家联盟开会,讨论红海安全,结果吵成一锅粥,什么共识也没达成。
大家各怀鬼胎,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,谁也不信任谁。这种“各扫门前雪”的心态,让整个地区在危机面前,脆弱得不堪一击。
而真正的大国实力,从来不是靠一两次漂亮的军事突袭来体现的。它藏在一个国家长期的工业制造能力和维护体系里。看看航母的境遇,就能把这事儿想明白。
我们的“辽宁舰”,正在船坞里进行脱胎换骨的升级,准备迎接下一代舰载机,堂堂正正地迈向双航母时代。而俄罗斯那艘唯一的航母“库兹涅佐夫号”呢?还在泥泞的船池里趴着,浑身冒着黑烟,什么时候能修好,连他们自己都说不准。
一件尖端武器的背后,比的是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。以色列的“崛起之狮”行动再凌厉,也只是战术层面的胜利。想长久地维持地区优势,靠的绝不是几次偷袭。
内塔尼亚胡拍拍屁股走了,留下一个烧着的烂摊子。他以为自己是纵火的艺术家,却不知道这火一旦烧起来,风向可就不归他管了。
军事打击能摧毁几座建筑,杀死几名高官,但它摧不毁一个国家的抵抗意志,更消除不了根深蒂固的仇恨。
未来的剧本怎么写,就看大家怎么选了。是继续默许这种靠着技术优势为所欲为的单边主义,还是像中国倡导的那样,重新坐回谈判桌,想办法搭一个大家都能活下去的台子?
别觉得中东的炮火离我们很远。最后,它都会变成你加油时跳动的数字,和你账单上多出来的零。在这个谁也离不开谁的地球村里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,也没有人能真正独善其身。
配资交流平台,股市如何配资,最新实盘配资服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