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足的选帅,现在搞得跟一场大型电视购物直播似的,主角还是个咱们的老熟人——哈维尔。这位前中超教练,最近曝光率陡增,隔三差五就对着媒体镜头一顿猛操作,核心思想就一个:选我,选我,我最懂国足!那架势,生怕咱们球迷和足协把他给忘了。
说实话,这挺魔幻的。一个在中超都没能完全证明自己,甚至可以说是灰溜溜离开的教练,不到两年时间,摇身一变就成了国足主帅的热门人选,还摆出了一副“天选之子”的姿态。这到底是哈维尔的个人营销太过成功,还是咱们国足的选帅池子,真的已经浅到这种地步了?
哈维尔为了这次“竞聘上岗”,功课确实做得挺足。他对着镜头侃侃而谈,说自己把国足的18强赛录像翻来覆去地研究,连赛后数据都扒得一清二楚。然后,他抛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精神一振的结论:这支国足,没发挥出真实水平!言下之意,不是国足不行,是之前的厨子不行,换他来,这桌菜就能色香味俱全。
他还真就煞有介事地开始“诊断”了。他说国足的问题在于“不稳定”,好的时候能跟强队掰掰手腕,糟的时候谁都敢输,这说明底子还在,就是心态和临场发挥出了岔子。他又说,球队攻防得“平衡”,不能光会挨打,也不能只会瞎冲,因为一味死守,丢球是早晚的事。
听听,这话说的多漂亮,多在理。不知道的,还以为是哪个世界名帅在做战术复盘。可问题是,这些话,不就是咱们球迷天天在论坛里、在烧烤摊上骂了千百遍的“车轱辘话”吗?谁不知道国足心态不稳?谁不知道要攻守平衡?这些正确的废话,需要一个西班牙教练拿着数据分析报告来告诉我们?
这套说辞,更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面试PPT,专门用来迎合“甲方”的需求。足协想要一个懂中国足球的,他就强调自己经验丰富;足协想要一个能带队冲击世界杯的,他就高喊中国球员有潜力。这套路,职场老油条看了都得点个赞。
可咱们球迷心里那本账,是明镜儿似的。他在中超那几年,从河南到上海海港,留下了什么?除了那套近乎偏执的高位压迫,我们还看到了多少精妙的战术变化?他带领的海港,坐拥联赛最顶级的阵容,结果亚冠赛场上踢得那叫一个狼狈,场面一度失控,这难道不是他临场指挥和心态调整能力的一面镜子?
他指出的国足不能太保守,要主动进攻。这话没错,但回想一下,当初他执教的海港,在关键的亚atf Champions League淘汰赛中,不正是因为一条道走到黑的激进踢法,被对手轻松打穿,最终惨案收场吗?一个连俱乐部层面都玩不转“平衡”二字的教练,现在信誓旦旦地说能调教好国足的攻防体系,这说服力,是不是太弱了点?
整件事最让人感到“憋屈”的,不是哈维尔的毛遂自荐,而是他竟然真的成了热门。在卡纳瓦罗远走乌兹别克斯坦后,我们可选的、所谓“了解中国足球”的洋帅,好像就只剩下这么几位了。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。它暴露了我们足球环境的一个致命顽疾:我们似乎总是在一个极小的圈子里打转,总想找个“熟人”来凑合,哪怕这个熟人的能力根本够不上国家队的标准。
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:要么请一个完全不了解中国足球的世界名帅,让他从零开始,结果往往是水土不服,一地鸡毛;要么就找个哈维尔这样的“中超故人”,图个省心,结果就是上限锁死,小修小补,根本无法带来质的改变。
所以,哈维尔的这番“拉票”大戏,与其说是在展示他的执教理念,不如说是在精准地拿捏了中国足协某种“既要…又要…”的矛盾心态。他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既有“中国经验”,又有“先进理念”的完美结合体。但这层包装纸下,到底藏着多少真材实料,又有多少是水分和投机,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。
如今,国足选帅进入了最后的评估阶段。面对哈维尔这份热情洋溢的“求职信”,我们是该抱着“死马当活马医”的心态再试一次,还是应该彻底跳出这个“熟人圈”,去寻找一个真正能带领国足走出泥潭的掌舵人?这道选择题,不仅考验着足协的智慧,更拷问着每一个对中国足球还抱有希望的球迷的内心。毕竟,我们已经经历了太多的试错,真的再也输不起了。
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。如有侵权投诉,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配资交流平台,股市如何配资,最新实盘配资服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